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6
0
自我挑戰組

《金剛經》三十天閱讀之旅:初學者的經典探索系列 第 6

《金剛經》Day 6:功德沒有高下,付出皆平等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來到《金剛經》第 8 品〈依法出生分〉,佛陀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:
如果有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,福德是不是很大?
須菩提回答:是的,福德很大。

但佛陀接著說:若有人受持此經,哪怕只是四句偈,並且分享給他人,功德也不可思議。

這聽起來,彷彿「法施比財施更高」。不過,若執著於「哪個多、哪個少」,似乎就誤解了佛陀的本意。因為佛陀後面馬上補了一句關鍵提醒:「是福德,即非福德性。」如果執著於「福德」的相貌,認為它具有特定形式的善行,而將其視為真實的存在,這就落入了對事物相的執著,那麼它就不是真正的福德。真正的福德,應該是非執著、無相的,是一種超越名相、遍在一切的存在,不應被框限於某種具體的善報或功德形式。

也就是說,功德沒有固定的形式,並非一定要比較多寡。真正的重點,在於清淨的心與離我執的布施。

原文區

第 8 品 依法出生分

 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,以用布施。是人所得福德,寧為多不?
 須菩提言:「甚多。世尊!何以故?是福德,即非福德性。是故如來說福德多。」
 
 「若復有人,於此經中,受持乃至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其福勝彼。何以故?須菩提!一切諸佛,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。須菩提!所謂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」

白話翻譯

佛陀問:「用無數寶物布施,福德是不是很多?」
須菩提回答:「很多。但這些福德沒有固定的本質,當我們對福德產生執著時,福德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本質。所以佛陀只是方便說『多』。」

佛陀又說:「若有人受持並分享此經的智慧,功德不可思議。因為一切佛的智慧都從此經而生。但所謂佛法,其實沒有固定的形式。」

意思整理

  • 布施沒有高下: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形式雖不同,但功德平等。
  • 重點在心,不在形式:若出於清淨心、不求回報,就能成就無量功德。
  • 「即非」的提醒:一旦執著於「功德多寡」,就落入對立,反而失去平等心。

簡單心得

在 IT 團隊裡,我們常看到不同形式的「布施」:

  • 財施:有人出錢買雲端資源、伺服器、硬體,讓專案能跑起來。
  • 法施:有人分享知識、設計架構、寫下優雅的演算法。
  • 無畏施:有人半夜值班,守護系統安全,讓大家能安心。

這些付出,到底誰的功德大?

如果執著於「貢獻多寡」來比較,就會失去平等心。但佛陀提醒我們:功德沒有固定大小,形式雖不同,出於清淨心的布施,都是無量功德。

這讓我想起專案經驗:有時候團隊會爭論「誰貢獻最多」,但其實專案能成功,是因為每個角色的布施加總起來。
沒有買伺服器的人,演算法跑不起來;沒有設計演算法的人,伺服器再多也沒用。每一份布施,都是平等而必要的。

結語

第 8 品的核心:功德沒有高下,布施皆平等。

  • 用財富幫助他人,功德不可思議。
  • 用智慧分享真理,功德不可思議。
  • 用力量守護眾生,功德不可思議。

若能離我執,出於清淨心,這些布施的功德,沒有差別。

明天我們將進入第 9 品,繼續探索「智慧」的奧秘。

參考


上一篇
《金剛經》Day 5:無得無說 — 沒有固定 SOP,悟是活的
下一篇
《金剛經》Day 7:真正的成就,不靠頭銜來定義;放下執著,才能發揮本心
系列文
《金剛經》三十天閱讀之旅:初學者的經典探索7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